在2021年9月29日的时候,位于加勒比海东岸的巴巴多斯政府正式宣布将从11月30日起,不再承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继续担任巴巴多斯的国家元首。而在此基础上,巴巴多斯将改制为共和国。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新闻,但接下来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距离决议生效只剩十天的时候,也就是11月20日,英国媒体《泰晤士报》在感慨巴巴多斯将不再是他们所谓的“小英格兰”时,竟专门发文“抹黑”了中国一把。

在这家英国媒体报道的文章标题中,他们称巴巴多斯抛弃了英国女王,正在变成“小中国”,同时他们还配上中国在巴巴多斯合作项目的示意图,居然还污蔑称“中国正在买下巴巴多斯”。可以说,中国在海外无论做什么,都要被英国媒体抹黑与谴责,而且还用英国政府的侵略性思维来揣测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的互动。

巴巴多斯不再拥护女王,只因中国“买”下了该国?英国殖民遇失败

那么,英国这么抹黑中国的核心原因又是什么呢?事实上,这与英国政府在海外的“新殖民主义”政策有一定关系。如果让我们深入了解英国媒体背后污蔑中国的“点”究竟在哪的话,我们就不难看出,像这样的思想,其实就是典型的“殖民者思维”。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英国殖民一个国家,那绝对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去剥削、掠夺他们的。所以中国投资一个国家,也一定是像英国那样,去殖民这个国家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与看出,这些英国媒体其实是没有理解合作共赢理念的。毕竟,他们总是用英国人的思维代入到中国的环境中,从而用英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崛起。也就是说,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真正意义上的“换位思考”。而中国对亚非拉国家的投资和援助,从现实情况上来说都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发展环境。如果巴巴多斯可以被称作是所谓“小中国”的话,那全球可能有超过一半的国家都可以被英媒称为“小中国”。


而中国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著名的外国投资接收国,最值得我们了解的是,中国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接受美国的投资),那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是不是中国也可以被称作所谓的“小美国”?由此可见,按照英国媒体这番可笑的理论来看世界的话,无疑是逻辑自洽,站不住理论脚跟的。

那么,英国在巴巴多斯已然失败的“新殖民主义”概念,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区别于旧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最早兴起的时间,是在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实施的一种新型侵略手段。在冷战时期风起云涌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背景下,英美等国如果想继续用军事手段来侵略其他国家,迫使这些小国成为殖民地,无疑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这一成本来源于殖民地人民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反抗英美法等国在这些国家的残暴统治,争取国家主权的独立自主)。

于是,在用军事侵略手段来殖民却行不通的情况下,欧美国家必然会改变了直接殖民统治的旧方式,从而通过看似“援助”、“合作”的方式,更隐蔽、间接的殖民小国。而殖民的具体内容,就是充分发挥他们的经济优势,对小国进行经济投资的同时,垄断小国市场,摧毁小国企业,从而迫使小国在经济上依附于欧美国家。

而除了经济以外,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将欧美价值观灌输到小国民众上,再辅以颜色革命等手段,将那些已经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在文化、经济等领域重新受制于他们的控制之下,而最终目的,就是让这些小国继续充当其原料供应场和商品倾销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殖民地人民,吸血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从而确立欧美国家在小国的经济、文化霸权。

由此可见,巴巴多斯宣布脱离英国女王的名义管理,走向共和,实际上就是英国在巴巴多斯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失败的表现。而正是因为中国在当地的投资与合作,给了巴巴多斯以发展环境与脱离帝国主义者们控制的实力,从而实现了政治独立与经济自主,不用再依靠英国的脸色,也能实现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

对此,我们相信巴巴多斯在与中国合作的框架下,彻底摆脱英国殖民者的管控,从而实现本国的全民富裕,从容地加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